强降雨过后应注意
哪些传染病
(相关资料图)
01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伤寒血清型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副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副伤寒甲或乙或丙血清型引起的一种和伤寒相似的疾病。水源污染是伤寒和副伤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呈暴发流行。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02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03
霍乱
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人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剧烈腹泻、常伴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肌肉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04
皮炎
内涝积水长期不退的地区,人体四肢容易产生由昆虫叮咬、污水侵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炎性感染。洪水暴雨期间,多为因抗洪抢险、打捞抢收庄稼引起的浸渍糜烂型皮炎、蚊蜢叮咬后搔抓引起继发性皮肤感染。
05
钩端螺旋体病
汛期群众接触疫水机会增加,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06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为主要传染源。该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如何高效预防
这些传染病
01
创造卫生环境
尽快清理环境中的垃圾。尤其是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掩埋或焚烧,清理后及时对其环境进行消毒。
及时清除苍蝇蚊子孳生地。门窗安装纱网,剩饭菜要用防蝇罩盖好,及时消灭家里的苍蝇蚊子。
02
保障饮食饮水
拒绝食用受潮、甚至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洪水接触的一切食物必须丢弃!尤其是淹死的、饿死的家畜家禽都不能冷宰食用。
生食熟食要分开加工,分别盛放。不购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和来路不明的食品及原料,不吃死因不明的畜禽和水产品,不吃霉变的米面,不食用被洪水浸泡的食品;瓜果生吃前要洗净或去皮。
饮用安全水源。提倡喝开水,或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不喝生水。保护好饮用水源附近的环境卫生,避免受到污水、垃圾和粪便等污染。清洗食品或餐具时要用消毒后的水。
03
维持个人清洁
不随地大小便和乱扔垃圾;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
尽量不接触疫水,接触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要防止溺水、触电、中暑、蚊虫叮咬、毒蛇咬伤等;
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结膜充血红肿、皮疹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END-
撰稿:高凌峰(传染病地方病控制科) 审核:芦丹 李飒 审批:顾丽丽 编辑:王叶昌平区疾控中心
向群众宣传科学的、权威的健康知识(包括传染病、慢性病、计划免疫、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方面),树立健康理念,保护人民健康。
♥ 您点的每个赞,
我们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