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最新型号的冷藏车厢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东把一支标准温度计放进车里。
“制冷25分钟,达到零下18摄氏度,速度提高了10%,新型号研制成功!”李东露出笑容,精细化设计的冷藏车新结构,大幅提升了降温、密封性能。
【资料图】
从1986年第一台冷柜产出,李东已在这里工作37年。这也是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制冷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时间:当地冰箱冷柜年产量占全国一成,冷藏车年产量占比过半。
抓好“冷资源”,打造“热产业”,民权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紧跟市场、合理改造
老牌企业焕发活力
在民权高新区南华大道旁的厂区内,2米多高的“冰熊”雕塑,引人注目。
这里是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1986年,公司前身、当地第一家制冷企业商丘低温设备厂投产。
彼时,县农机厂濒临倒闭。经调研,县里认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冰箱冷柜生产很有前景,于是便申请外汇贷款、引进全套生产技术和设备,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产出豫东地区第一批冷柜。随后,企业改名、改制,一度成为省内知名的工业品牌。
企业经历过辉煌,1996年上交所A股上市,顶峰时年产冷柜15万台,年利润近3000万元;也遭遇过低谷,因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竞争加剧,2005年遭遇退市风险警示。
“当时的冰熊可以说代表着本地的制冷产业。”时任民权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事关就业、产业根基,“虽是传统产业,也不能一退了之”。
2005年,民权县在商丘市指导下,对冰熊公司进行重组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浙江华美集团,收购商标、厂房等主要资产。剥离副业、减员增效、专注主业、加大研发,公司很快扭亏为盈。
适合长途汽运的大型厢式冷藏车、用于海运的集装箱冷藏车、负责“最后一米配送”的“三蹦子”电动车、专业的医用冷藏车……如今,冰熊的产品线涵盖了冷链运输的全流程、全方面,年产冷藏车达5000辆、年产值达3亿元。
“市场对农产品、药品、疫苗、化妆品的冷链运输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主要为国内大型物流快递企业生产定制冷藏运输车。”据李东介绍,近两年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超过50%。
从企业技术员、技术主管,到上市公司技术总监,再到现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李东的眼界也随之开阔:“从生产小冰柜,到生产大冰柜,再到冰柜‘上车’,企业起起伏伏,但总归是一个道理,市场瞬息万变,一定跟紧!”
专注主业、招商引资
产业集群建设提速
谁也没想到,救活一个传统企业,带来了当地的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民权县拥有冰熊、澳柯玛等6家冷藏车生产企业,年产量超3万辆,占全国60%以上。
在毗邻冰熊的香雪海电器集团厂区,不时有员工推着平板车,将切割好的聚氨酯板材拉到各个车间。
“聚氨酯材料,是制作冰箱冷柜不可缺少的保温材料。体积大、密度低,长途运输成本很高。但我们只需要用平板车从对面厂子拉过来!”香雪海总经理赵鹏说。
2008年,民权县组织团队到江浙招商引资,意外发现当地制冷企业有相当数量的民权籍技术人才。经调查,当时全国各大制冷企业,冰熊培养的技术骨干达1300多人。
“那时我们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承接产业转移,没有特色不行。”据县政府二级调研员马德伟回忆,县里认定本地培养的人才是一笔宝贵财富,招商引资要专注制冷产业。
彼时,香雪海正面临沿海地区土地、能源、用工日益紧张的问题,急需新的发展空间;碰上一趟趟跑沿海、找人才的民权县工作人员,双方一拍即合。
“民权拿出了颇有诚意的土地、用电等政策,而且香雪海也看中了人才和产业配套。”赵鹏本是民权人,回乡时发现,家乡已有了较完善的道路、供电、生活设施,还有可以作为配套的包装、原材料、加工企业。2012年,香雪海入驻民权高新区。
随后几年,万宝、澳柯玛等头部企业入驻,带动冷凝器、发泡料、门条、玻璃、注塑、吸塑、包装等相关配套企业到来,从零部件生产到成品组装的制冷产业链成形了。“大到聚氨酯板、铜管,小到门缝条、螺丝钉,制冷产业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95%以上都可以在3公里半径范围内找到。”民权县委书记王静娴说。
截至目前,民权高新区已聚集制冷整机装备企业47家、制冷配件企业65家,发布的民权制冷产业指数,成为行业各项指标的“晴雨表”之一。
完善配套、加强研发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
“制冷企业、配套企业聚集越多,物流、生产等成本就越低。”河南科美瑞商用冷柜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科说,公司研发投入水涨船高,目前已有30多项专利。
来到科美瑞产品展示区,大小、功率各不相同的冰箱、冷柜,放眼望去竟有百种之多。打开一款2米多高的灰色立式冷柜,横隔栏上放置了一大块水泥。这是测试产品耐用度的“土办法”。科美瑞为火锅、自助餐、烧烤等行业客户按场景、用途、需求量身定制,产品正常使用五六年也不会出问题。
“‘非标定制’,科技含量高,这一个冰柜,就用到了我们3项专利。”孟凡科说,“传统产品利润率一般也就七八个点,我们却可以做到超30%。”
在产业集群基础上,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逐渐成形。民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绝大多数为制冷相关企业;近3年内,民权高新区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6项;国家级冷冻冷藏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河南机电学院民权制冷学院建成,可提供专业人才和专业培训……
企业得到实惠。“民郑欧”公铁联运班列发出,又为当地增添一条高效、安全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产品出口,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时间还缩短了。”孟凡科说,公司去年产值突破2亿元,30%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
地方收获经验。“在硬件设施、人才基础、物流通道等方面,政府服务水平高一点,企业发展、升级的内生动力就多一点。”王静娴说,在民权,“服务和效率高、成本和负担低”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
优质项目仍在落地。建设中的福田雷萨冷链智能制造基地,设计年标准产能冷藏保温车1.5万台、厢式货车3万台;预计投产后,基地年产值将达60亿元。浙江阿斯贝拉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新投入6条压缩机生产线,年产能达2000万台,“项目建成以后,将让民权制冷产业实现100%本地配套,全产业链优势将更加牢固。”王静娴说。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