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破产,前有忠旺、后有方正。
(资料图)
作者 | 苏影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方正集团的债务风暴席卷到了财务公司。
2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对外公告称,同意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简称:方正财务公司)进入破产程序,要求该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后续工作,如遇重大情况,及时向银保监会报告。
事实上,在一众官宣重整的企业中,财务公司破产并不多见,2020年以来,仅有“亚洲铝王”忠旺集团财务公司和方正财务公司两家走到破产终点。而他们的故事又给市场上的财务公司留下了哪些警示?财务公司作为集团资金“蓄水池”的作用又该如何发挥?
方正财务公司破产获批
方正财务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最早是由北大方正集团、方正产业控股和方正科技(600601.SH,现*ST方科)共同出资设立的。注册资本金50亿元,北大方正集团持股50%、方正产业控股持股42.5%、方正科技持股7.5%。
2020年,在方正集团整体陷入债务危机后,方正财务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
其中仅在2020年7月,因票据追索权纠纷,方正财务公司就13次被上海银行北京分行告上法庭。虽然上述案件后续均已撤诉,但财务公司的麻烦却并未停止。
来源:裁判文书网
2022年8月,方正财务公司还收到了北京银保监局的罚单,因信贷管理严重不审慎,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150万元罚款;公司董事长孙敏、经理李胜利也被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接连不断的危机袭来,似乎为方正财务公司的破产结局埋下了伏笔。而在破产之前,方正财务公司的“易主”则先被提上了日程。
2022年12月13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公告,批复了方正财务公司的股权变更计划。几天后,新方正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方正集团)拿下了其92.5%的股份,成为其新任大股东。同期,方正科技仍留在了股东席位。
新方正集团有3家股东,平安人寿和华发集团通过各自持股平台分别持股66.51%和28.5%,方正集团等5家公司的债权人转股平台合计持股4.99%。
值得注意的是,在批复股权变更的同期,北京银保监局也提出要求,即方正财务公司应在变更手续完成1个月内,最迟不晚于批复日起6个月内向其提交破产清算申请。否则该行政许可决定文件自动失效,公司的经营许可证也会被依法吊销。
来源:北京银保监局
于是,两个月后,方正财务公司正式走到了破产的关口。但财务公司破产,方正集团不是个例,此前“亚洲铝王”忠旺集团财务公司也被批复进入破产程序,如今忠旺集团也在重组过程中艰难前行。
对此,有市场观点认为,财务公司破产是市场化、法治化化解金融机构风险的一个安排,也是方正整体重整工作中的一部分。
背后集团重整进行时
而和财务公司破产同步进行的,还有方正集团的重整计划。
早在2020年2月,方正集团就被债权人申请重整了。后经过多轮竞争性选拔,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国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脱颖而出,组成联合体成为方正的重整投资者。
根据2021年7月披露的重整计划,重整主体的全部资产分为两类,其中,保留资产转入新方正集团,由重整投资者收购,所得收购款用于偿债;而待处置的资产则继续保留在老方正集团等重整主体名下,权益也归属债权人。
来源:罐头图库
3个月后,此次破产重整的主角新方正集团正式成立,后重整主体也按照约定逐步转入保留资产。
工商资料显示,2022年12月起,方正集团旗下包括方正信息、方正人寿、方正证券(601901.SH)、方正商业地产在内的多家公司发生股权变更,原“方正系”股东正式撤出,新方正集团拿下接力棒,成为多家公司新的控股股东。财务公司也是在此背景下“易主”的。
新投资者入主后,一方面在操持方正财务公司的破产进程,另一方面也在处理方正集团的债务麻烦。
一名接近方正集团人士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方正集团财务公司早已资不抵债,在集团重整期间情况也有所恶化,因此该公司的破产进程一直在向前推动。
来源:方正集团公告
同期,方正集团的化债情况也有了重大进展。方正集团介绍,2022年12月27日和12月28日,重整投资者已经将D期和E期合计约488亿元投资款全部支付,对于债权已获确认的债权人,方正集团等重整主体已基本完成清偿。
对于此次财务公司破产是否会影响方正集团的重整进程,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方正集团重整与方正财务公司破产没有直接关系,后者属于银保监会监管范围,预计不会给方正集团的重整带来太大直接影响。且方正财务公司依照银保监会的监管要求依法破产清算,反而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方正集团的重整。
财务“蓄水池”如何警惕风险?
方正集团成立于1986年,曾是坐拥3600亿资产的“中国最大校企”。在此次重整之前,历经过两轮内斗,颇受关注的当属前CEO李友的那一场。
李友是在2001年后加入方正集团的,彼时方正集团的上一轮内斗刚刚结束,“斗法”双方王选与张玉峰纷纷出局,原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魏新拿下接力棒成为新任董事长,李友就是被其拉来入伙的。
当时,在方正科技董事和方正集团争夺前者控制权的过程中,李友帮助魏新保全了集团对方正科技的控制权。此后,李友进入方正科技任总裁,后又进入方正集团任CEO。而李友加入方正集团后,他在郑航学院的同学们也先后进入方正集团,并在内部形成了以李友为核心的“郑航系”。
2003年是方正集团的关键之年,通过国企改制后北大持股70%,李友及“郑航系”控制的招润投资持股30%。而据“网易清流工作室”报道,北大持有的35%股权为代持,实际仍由李友控制。李友及其“郑航系”成为方正集团真正话事人。
改制后的“郑航系”掌控时期,方正集团董事长仍为魏新,“郑航系”在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占据两席。
来源:易维视
2010年9月,此次官宣破产的财务公司成立,次年,李友“郑航系”的关键人物之一余丽出任财务公司董事长。
作为千亿资本集团的金融机构,方正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一方面负责整个集团资金方面的运营管理,另一方面也为成员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同业拆借、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等业务。
以方正集团旗下的北大医药(000788.SZ)为例,其曾在2011年-2013年间每年分别向方正财务公司存入1.5亿元、1.5亿元和4.5亿元,并分别取得323.40万元、131.77万元和80.67万元的利息收入。
和热衷于存款的北大医药不同,方正科技属于借款的一方,其在2013年起就开始向方正财务公司拆借资金,其中2013年拆入一笔2000万元,2014年拆入一笔2000万元,2015年则分三笔合计拆入1.3亿元。
上述两家公司的存款与借款,只是方正财务公司全部业务的冰山一角。据内部人士介绍,财务公司是集团内部的资金中心,这么大的集团公司,在资金安全方面需要非常专业的管理运营。还有一些长期业务是拿不到银行融资的,也可以靠内部财务公司解决。
看起来,财务公司对加强集团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有着诸多裨益,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财务公司能否在经营过程中保持独立性,而并非仅是集团的融资工具,这对财务公司本身和掌权者来说均是一个挑战。
李友就属于身陷争议中的掌权者,2014年-2015年,李友、魏新、余丽等人曾被合作方公开举报,称他们利用众多外围公司、上市公司进行非法股权代持、内幕交易、利益输送和侵吞国有资产,通过多种途径非法获利近百亿。
而后“郑航系”一众高管被调查,从集团卸任,北大方随即安排新的管理层进场,拿回控制权。2016年11月,李友内幕交易罪、妨害公务罪和隐匿会计凭证罪等被做实,被判有期徒刑4年6个月,处罚金7.5亿元;余丽也因隐匿会计账簿等被罚15万元。几个月后,余丽从财务公司董事长之位卸任。
来源:天眼查
但失去方正集团控制权的“郑航系”并不甘心,并和北京大学方展开了多场较量,除公开抢公章、营业执照等,还双双将对方告上法庭。在此期间,李友也于2019年因肝癌保外就医出狱,并加入战场。
斗法之下,方正集团危机爆发,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在后来的司法重整审计报告中,方正集团发现,原管理层曾将很多私人控制,与北大无任何股权关系的公司纳入了方正集团的体系中,这些公司存在着大量与原管理层相关联的股东或者无法追查的影子企业,并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对账难度大。
其中,单是包括方正延中传媒、深圳方正科技等在内的十数家公司因未能取得回函的其他应收账款共计29.81亿元,坏账计提高达24.15亿元。因上述公司的应收账款项主要形成于2016年及以前,方正集团认为这些款项的可回收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此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此外,截至2020年1月底,方正集团及下属四家重整企业在方正财务公司的短期借款有39.57亿元。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资产出售式”的重整模式,还是财务公司的申请破产,都可以看作“新方正时代”,集团进行风险隔离的举措。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介绍,近年,企业集团经营风险向财务公司传导问题日益突出,个别财务公司被集团利用沦为对外融资工具。集团利用财务公司违规开具大量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在集团出现经营危机后,财务公司承兑票据逾期,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对此,2022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缩减公司业务范围,新增票据监管指标,并对公司治理和股东监管提出新的要求,明确股东、实际控制人和集团不得干预财务公司的业务经营等。
财务公司迎来“严监管”时代。作为曾经坐拥3600亿资产的“中国最大校企”方正集团,其财务公司的破产一事或许也能给同类型财务公司一些警示,作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财务公司应积极发挥其“蓄水池”作用,为成员单位提供安全优质的金融服务,但这种服务应是以保持相对独立性为前提的,警惕由产业风险扩散成金融风险的悲剧重演。
对于此次方正财务公司破产一事,您怎么看?您觉得重整后的新方正集团能够浴火重生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聊一聊。